深圳:四十而已,鹏 北纬22度,年平均气温23℃,GDP突破2万亿元,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从边陲“小渔村”变成现代大都市,深圳是一片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热土。而今迈入“不惑之年”的深圳,仍然是一座年轻的“创新之城”。 从“三天一层楼” 到“每天51件专利” 1979年3月,宝安县改名为深圳市,当年本地生产总值只有1.96亿元。1980年,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鹏城至此展翅飞。2019年,深圳成为生产总值突破2.69万亿元,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地均GDP,是指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它比人均GDP更能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程度和经济集中程度。深圳的地均GDP达13.48亿元,排名全国第一。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者,改革创新大潮在这里不断喷涌。这里曾创造出“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也书写着“每天授权发明专利51件”的“中国高度”,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 创新,让深圳一次又一次突破自身“增长的极限”,刷新发展的高度。 全球七成无人机 深圳制造 如果说创新是深圳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那么深圳制造就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底气。 制造业始终是深圳经济的基石。近年来深圳的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维持在40%左右。2019年,深圳第二产业比重为39%,高于广州(27.3%)、上海(26.9%)和北京(16.2%)。2018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工业增加值规模突破9000亿的城市。其中,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占全国1/6,领跑全国。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企业。目前,深圳汇集了超过1.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上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4家工业集团产值破千亿元,40家工业企业产值破百亿元。 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华星光电、大疆等企业从深圳走向世界舞台,发展成为国内甚至全球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 深圳制造更是惠及全球。深圳生产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的70%,出口的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占全国总量的90%;中高端眼镜约占全球产量的70%,其中85%的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高端女装在我国重点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深圳制造竞争力十足。 2019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达3.68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1.9%和66.6%,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均位居首位。石墨烯、太赫兹、超材料等技术世界领先。 深圳还是全球5G“第一城”。不仅5G产业规模、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球第一,5G标准必要专利也世界领先。从产业规划设计,到基站布局,再到市场培育和应用孵化,5G正成为“创新之城”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